末世女在六零肉联厂 第30章

作者:鸩离 标签: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正剧 穿越重生

  未来的日子不管过得好与不好,只要姐姐愿意一直当她姐姐,她也愿意一直当她妹妹。

  出了车站,肖窈把自己买的各种特产、鸡蛋啥得拿到肖翠兰的手里,“姑,这是我跟小芳在县里买的,东西不多,是我们姐妹俩一点心意。”

  “哎哟,你这孩子,你们两姐妹手里才几个钱儿啊,干啥破费买这么多东西,姑家里又不是没有。”肖翠兰一边数落肖窈乱花钱,一边感叹孩子大了,知道孝敬自己这个当姑姑的,心里美滋滋的。

  肖窈微微一笑,“我们跟爸分了家,从后妈的手里拿了属于我妈的钱,买这些东西的钱还是够的。您和姑父这么多年来一直照拂我们姐妹俩,我们现在长大了,有能力孝敬你们,是我们姐妹俩的福气。”

  肖翠兰被她说得,才下去的眼泪又涌上眼眶,手里拎着东西哽咽道:“我那二哥二嫂真不是个东西,你们两姐妹这么懂事,他们还这般折腾你们......”

  “都过去的事情了,姑姑别说他们了,咱们得向前看,我们姐妹俩以后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的。”肖窈安慰着她,跟她一起走到等候在车站外头,看自行车的洪平友面前。

  肖小芳默不作声地跟在她们身边,心里想着,大姐从前可不会这么能说会道,会哄长辈,也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拿给自己用,因为大姐也需要用钱买一些自己的体己物,眼前的大姐,对她,对姑姑、姑父好的太过分......

  姐妹俩拎着大包小包的包裹,坐上肖翠兰夫妻俩的自行车,一路骑车,花了大半个小时,才骑到钢厂家属区。

  钢厂不少家属认识肖翠兰,看到他们一行人,不断打招呼:“肖大姐,你两个侄女儿又来你家玩啦?”

  肖大芳姐妹俩从小到大,基本每年都会来肖翠兰家玩上十天半月,虽然杜蓉死后,袁水仙嫌弃两姐妹总是去榕市坐车浪费钱,她们走后还没人干家务活,不准她们姐妹俩来榕市。

  不过肖大芳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袁水仙夫妻俩不准她们姐妹去,她就偷偷去,每次买车票的钱,不是问肖老太太借,就是向姨妈们借,长辈们也知道她们姐妹俩处境困难,这么多年来也没想过要讨回那一点车票钱。

  这么一年年地下来,钢厂很多家属也认识了这两姐妹。

  “是啊,她们这次来还给我买了很多鸡蛋和特产呢。”肖翠兰响亮地回应她们,有心炫耀。

  肖翠兰丈夫人不错,家里却有个难缠的老婆婆,肖翠兰这么多年来一直接济乡下的亲戚,还时常让侄子侄女儿到城里来,吃住在他们家,她的老婆婆没少跟她干仗,洪平友也没少在其中劝和。

  前段时间肖翠兰的老婆婆回老家看生病的大女儿去了,不知道肖大芳来到家里,惹上杀人的官司,昨儿她回到家里,从邻居口里知道了肖大芳石楼杀人案的事情,又跟肖翠兰大吵一通,两人吵架的声音,闹得家属区很多人都听见了,也有不少人去凑热闹。

  这会儿肖大芳姐妹俩又从乡下来到肖家,已经有不少好事者,等着看热闹了。

  肖翠兰心知肚明,特意把肖窈买得那些特产单独拎出来说,就是为了堵那些好事者的嘴。

  其他人听见她的话,纷纷笑着寒暄,“大芳、小芳也算是咱们看着长大的,这俩孩子一看就是孝顺的,你这个当姑姑的对她们好,她们自然也会对你好,以后啊,该你享福咯。”

  “是啊,翠兰啊,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哟,这是小芳吧?怎么看着比以前还瘦了,是不是生病了啊?我记得她小的时候,小脸长得还挺胖乎的。”

  “这你就不懂了,女大十八变,小姑娘小的时候都长得有婴儿肥,大了抽条了,变苗条了,也就越长越俊,好说人家。”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两姐妹,一个长得比一个水灵儿,翠兰啊,她们这次来你家玩,你就没想着个给她们找个工人家庭嫁了,弄个城里的户口,吃上商品供应粮?”

  .....

  肖窈拉着肖小芳,姐妹俩全程带着假笑,跟在肖翠兰夫妻身后,跟那些热情的大娘婶子们一一打招呼,直到四人停在肖家住得青砖瓦房的四合院里。

  肖翠兰推着自行车进到大院里,一进院,正对着院门一间屋里,跑出来一个梳着双马尾的八岁小丫头。

  她先喊肖翠兰夫妻爸爸妈妈,然后把目光放在肖窈和肖小芳的身上,亲热的喊了两声姐姐,然后一只手拉着肖窈的手问:“大芳姐姐,你这次上来,给我带什么好东西了?”

  往年肖大芳每次来榕市,总会摘一些乡下的野菜、野果子、野货上来给洪雅姐妹俩尝尝鲜。

  洪雅很少去乡下,对这些玩意儿十分好奇,每回看到肖大芳从乡下上来,她都会期待大表姐会给她带来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肖窈楞了一下,没想过洪雅会问她要东西,下意识地想从空间里拿一些不太显眼的水果糖出来给她。

  肖小芳站在她身边,小声地叫了一声雅雅,然后从自己衣兜里掏出一个洗得发白又干净的手帕,接着把那层层叠叠的手帕打开,露出二十多颗晒得有些发黑,只有筷头大小的玩意儿,递到洪雅的面前,“这是我摘得三月泡,我去山上找来晒干的,摘得时候还没成熟,味道吃起来有些酸涩,你尝尝。”

  洪雅好奇地拿起一颗吃进嘴里,顿时酸得小脸都皱了起来,吐着舌头道:“这也太酸涩了吧,好难吃!”

  肖小芳笑了笑,对上肖窈那探究的目光,小声道:“姐,你忘了,小时候我们经常被爸和后妈罚不准吃饭,经常饿着肚子,为了充饥,我们不得不去村里那些山上找野果子吃。村里有很多小孩也很饥饿的上山找野果子果腹,我们找到没成熟的野果子,要不提前摘,也会被他们给摘了。虽然果子没成熟,吃着酸涩难以下咽,不过好歹能填一填肚子,嘴里有个能嚼的东西,肚子就不会那么饿了。”

  肖窈听得心中微微叹气,伸手摸了摸肖小芳因为长期缺乏营养,有些干枯发黄的头发,“以后你不会再挨饿了,我向你保证,我会竭尽所能,让你吃上饱饭。”

  肖小芳点头,“嗯,我信你。”

  彼时肖翠兰夫妻俩已经把东西都放进了屋子里,看她俩还站在院子里说话,肖翠兰招呼她们:“你俩干啥呢,进屋里来呀,你们坐了一天一夜的车,饿坏了吧。姑给你们做了你们最爱吃的馄饨,你们在屋里歇一会儿,姑给你们煮馄饨去。”

  “来了。”肖窈两人进到屋里,迎面就看见一个头发半白,穿着一件灰色罩衣,留着齐耳的头发,面相看起来就不太好惹的老太太,正恶狠狠地盯着肖翠兰和她们姐妹俩。

  肖小芳一眼就认出她是洪平友的母亲洪老太太,小的时候她们每次来洪家,洪老太太都一副尖酸刻薄的模样,没少数落她们姐妹蹭吃蹭喝,也没少跟肖翠兰吵架。

  “姑奶奶好。”肖小芳叫礼貌地叫了她一声后,躲在肖窈的身后,不敢正视她的目光。

  肖窈也叫了一声姑奶奶,无视洪老太吃人的目光,转头看肖翠兰煮好了馄饨,拉着肖小芳坐到洪家外屋的客厅桌旁,毫不客气地吃起馄饨。

第41章 工作问题

  肖窈姐妹在洪家一住就是两天, 这期间洪老太太没少刮刺她们姐妹俩,也没少找着由头跟肖翠兰吵架。

  肖小芳住得心里难受,一直让肖翠兰夫妻帮她找工作, 也没少和肖窈到榕市各处找工作。

  现在已经是四月中旬,距离十年大动荡不到一个月了, 各地已经收到风声,处处风声鹤唳。

  榕市和很多地方一样, 从前两年开始,就在大规模的精简职工, 单位工厂里只留一些必不可少的职工。

  不过就算如此,许多单位工厂也会陆陆续续招一些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一般都是给拥有城镇户口的居民开放,或者是给内定人员的。

  肖窈跟肖小芳没有城镇户口, 她们经过不少工厂单位的门口,看到门口贴着大红纸,上面用黑毛笔写着招工的工作岗位和招的人数,不管是什么工种, 她们总会上前问问。

  人家一听她们是农村户口, 二话不说就拒绝了她们。

  肖小芳垂头丧气地坐在街道边的花坛上,“姐, 我们没有城镇户口,工厂和那些招工的单位都不要咱们,咱们也不能一直呆在小姑家,我们该怎么办啊。”

  肖窈抬手罩在自己的眼睛上,避开中午刺目的阳光,看着对面一处写着棉纱纺织厂字样的工厂门口, 不慌不忙道:“其实有不少工作是不需要城镇户口的,不过这种工作,一般都是吃力不讨好,工资又不高的临时工作,你要实在想上班,也不是不能干。”

  肖小芳:“姐,是不是临时工,工资高不高都无所谓,我能吃苦,我只想靠自己的劳动自力更生,不依附任何人生存,也不想看任何人的眼色活着。”

  现在的工厂基本都是包住宿的,那些住宿除了夫妻之外,其他的单身工人都是七八个人挤在一间狭窄的宿舍里。

  不过宿舍再拥挤,也比寄人篱下,住在洪家被洪老太太挤兑的好。

  肖小芳宁愿去工厂跟人挤住在拥挤的单身宿舍里,也不愿意再住在洪家,看洪老太太的白眼。

  看来这丫头的思想觉悟还挺高的嘛。

  肖窈笑了起来,盘算起这两天她们看过的招工告示:“我们前天看过的百货大楼招售货员,说得是只招两个人,说我们农村户口不符合他们的招工条件,实际,他们招工的告示就是给外人看的,那两个工作岗位早就内定给百货大楼有关系的人了,哪怕别人有城镇户口,也进不去。”

  “原来是这样。”肖小芳有些不明白她的意思,“这跟我们找工作有什么关系?”

  “你看啊,那些公招的工厂单位,很多岗位是内定的,但也有一些岗位是真需要外人去做的,只不过那些岗位不会明面招人,得需要你找一些人脉或者送些钱票大礼什么的,才会把工作岗位给你。”肖窈提点她。

  肖小芳恍然大悟,“可我们手头没什么钱,也没什么人脉,就算有机会,我们也难找到工作啊。”

  “这你不需要担心,天无绝人之路。”肖窈压低嗓音,凑在她的耳边道:“我打算用手头的钱去黑市做倒爷买卖,运气好的话,几天就能赚上一大笔钱,到时候用那些钱帮你打通一些关系,你就能上班了。”

  “倒爷?”肖小芳瞪大了眼睛,神色惊慌地四处张望,确定没有人看见她们,这才惊道:“姐,你疯啦,上头是不允许咱们平头老百姓私自做买卖营生的!尤其你还想去黑市做倒爷,那是投机倒把,挖社会主义的墙角根,要被人抓住,坐牢改造都是小事,情节严重点,会吃枪子的!”

  “我知道,所以我打算单干,不打算带上你。”肖窈睁着眼睛说瞎话,“自古以来,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我要不冒险去干倒爷,我们姐妹俩会穷苦一辈子!”

  她自然不会去什么黑市做倒爷,她空间里有大把的物资,几辈子都用不完,压根就不需要卖命挣钱。

  这不是她把肖小芳带到了榕市,眼见肖小芳要找到工作,过上比在乡下肖家更好的生活,她也算对得起肖大芳这个身份了。

  她打算慢慢跟肖小芳和肖翠兰夫妻一家人拉开距离,淡化肖大芳这个身份,重新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身份,再买套房子,随便找个工作吃吃喝喝,过上躺平的日子。

  为了避免日后撞上她们,拉扯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她需要找个借口,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钱粮,来买房和吃喝喝。

  倒爷在这个年头并不少见,大多都干着走私的行当,他们把国内许多稀缺的粮油半导体等物品从苏德等国来返捣腾,过程艰辛又危险,时常有人因为私自倒卖丢掉性命,但也有不少人赚得盆满钵满。

  有这个借口在,哪怕以后她买房、吃好喝好的事情暴露,肖小芳等人也只会觉得是她胆子大,做倒爷挣到的钱来买这些东西,不会往别的地方多想。

  肖小芳完全没料到她会有这种胆大包天的想法,她试图说服她,说自己宁愿过苦日子,也不愿意让她拿生命冒险去赚那些钱,到头来把命丢掉。

  肖窈嘴里嗯嗯啊啊的应着,实际一副我决定了的事情,就绝不会改变的态度。

  之后的一个星期,肖窈早出晚归,甚至有些时候一整夜都不回来。

  这下不光肖小芳着急,肖翠兰夫妇从肖小芳嘴里得知她在干倒爷的活儿,也是对她苦口婆心地劝道:“大芳啊,犯法的事情咱们可不能去做啊,姑知道你心急挣钱养活你们自己,可是干倒爷这事儿,一旦被公安和街道办事人员给抓住,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姑,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彼时肖窈正在洪家外间的上下床上睡觉,她随手从兜里掏出一斤肉票,五块钱放到肖翠兰的手里,“我这几天没少挣钱,姑,你拿着肉票,去副食店买斤肉回来做红烧肉吃吧。”

  洪家屋子本来就小,又住着三代人,现在还加上她和肖小芳两人,本来拥挤的屋子感觉更加拥挤。

  肖窈挨着洪雅睡在外间的小床上,每到夜晚,总能听到里间隔成两个小小房间的洪老太和洪平友母子震耳欲聋的呼噜声,让她压根睡不好觉。

  为此,她特意早出晚归,半夜出没在各个黑市里,看看能不能捡漏一些古董用品、偶尔脱手一些空间货物。

  现在的她,是无比渴望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只想躺在自己的床上,好好的睡一觉。

  肖翠兰拿到钱票,心里颇不是个滋味,她真以为这些钱票是自己侄女儿去黑市做倒爷赚得钱。

  而大侄女儿这般不要命去做那些危险的买卖,一半原因是因为她那个难缠的婆婆。

  她那老婆婆一直嫌弃她是二婚头,又嫌弃她农村人的身份,憎恨她没给她丈夫生个儿子,就生了两个女儿,还一直接济她哥嫂他们一家子,没少跟她干仗。

  这么多年来,要不是她家那口子一直对她不错,很多时候她们婆媳干仗,他都站在她这边,就她老婆婆那成天作妖的折腾劲儿,她早就跟她家那口子过不下去了。

  她懂两个侄女儿寄人篱下的难受滋味,当即拉着洪平友去副食店买肉,路上拿着肖窈给得钱和肉票,把肖窈之前说得话跟他说了一遍,最后感叹道:“大芳跟小芳都是懂事的孩子,她们知道你妈不待见我和她们,想尽一切办法不给我们添麻烦。可大芳一个大姑娘去做倒卖的行当,实在太过危险,我们还是得尽早给她们找到工作才行。”

  “我已经打听过了,咱们钢厂目前缺两个炼钢工、一个烧结工、一个焦炉工,还有一个焊接工、一个质检员。前面的岗位,基本只招男工人,最后一个岗位已经被人内定,如果大芳她们能扛得住钢铁厂那又热又强度高的工作,我们也可以去找人事科的李主任走走后门,给她们整个临时工做做。”

  洪平友无法评价生养自己的母亲过错,他也挺心疼两个侄女儿,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帮她们。

  他说完话,费力地骑着自己老旧的自行车,在车子嘎吱嘎吱声响中,载着肖翠兰往副食店走。

  洪平友跟肖翠兰所在的钢厂,也有不少女工在干活,不过大部分的女工都做得比较轻松的质检、仓库管理、食堂后勤、或者车间小件零件包装的工作,真正在钢厂堪比大熔炉车间里干活的女工,没有几个。

  肖翠兰想起那两名死了丈夫,要独自养活一家老小的钢厂女炼钢工人,她们跟那些男工人一样,在高温的车间里干着重劳力的活儿,虽然工资高,人却被高温烤得黑黢黢的,人也看着比同龄人老了不止十岁,她实在不忍心让自己两个如花似玉的侄女儿去钢厂工作。

  想了想,她道:“等会儿回家,我们还是问问她们姐妹俩的意见,她们要是愿意吃苦,我们就帮她们运作运作。她们要是不愿意,我们再帮她们留意一些其他厂的工作,到那时候,你妈要再对她们阴阳怪气说话,你可要站在她们那边,替她们说话。”

  洪平友向来都听她的话,毫不犹豫点头,“行,你做主就好。”

  当夫妻俩拎着一条细细的五花肉,风风火火回到洪家时,给肖窈姐妹带来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夫妻俩在副食店买肉的时候,碰巧碰到了他们钢厂一个焊接工老师傅,他听闻他们想给两个侄女儿找工作,他表示,他可以收一个女徒弟做焊接工。

  不过这种老师傅是不会白白传授徒弟焊接技术的,那老师傅说,如果他们的侄女儿能吃苦,又想做焊接工的话,可以拜他为师,条件是要给一些拜师费。

  夫妻俩认识那个老师傅,知道他的人品,他不是那种说空话的人,他说到就能做到。

  而在这个年代,绝大部分工厂的工作岗位都要有一个师傅来带,一个新人入厂,在没有成为正式工之前,需要一直在师傅的教导下干活。

  师傅决定一个新人什么时候转正,遇到一个好师傅,他觉得你学到了他的技术,技术成熟了,可能一两年就给你转正,遇到一个德行不好的师傅,可能压你个三五年都不一定让你转正。

  很多厂就有那种德行不好的老技术工,非压着徒弟干把自己不想做的脏活苦活,还要徒弟孝敬自己,给自己买这买那的,徒弟不买,不是打就是骂,为此不少师徒闹出矛盾、大打出手,甚至还发生过命案。

  肖翠兰碰到的那位师傅,家里遇到了事儿,急需用钱,厂里给他指派了带徒弟的任务,他不想便宜别人,正好碰到肖翠兰夫妻俩,他明言明语说,如果他们的侄女儿能出一百块钱,他就收他们侄女儿为徒,并且最迟两年内让她转正。

  那位师傅是厂里的老技工,他在厂里有一定的说话份量,他想收谁做徒弟,厂里都考虑他的意见,尊重他的选择,他敢收钱放话,就是百分百能做到。

  肖翠兰就问肖窈姐妹,谁愿意去做学徒工,学费由他们夫妻俩出,算是借给她们,等她们发了工资,再一点点的还给他们。

上一篇:八零文艺妇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