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211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大家都好奇的打量这模样新奇玩意儿,带着浓厚的兴趣放进嘴里,然后被它独特的口感深深吸引,一口爱上。

这软姜糖入口,辛味率先在舌尖散开,却没有太多的刺激感,反而裹挟着香甜的气息,绵密悠长。

比起娇嗔的奶糖,她要多了几分更稳重成熟的韵味,又比清凉的薄荷糖多了几分热辣,甜中带着微辣的口感,在咀嚼间韧性十足,嚼劲满满。

有人一口气连吃了两块,只觉得胃部升起一股热气,既能甜心暖身,又能去除体内湿气,整个人都顺畅了起来。

有个熟客带了几块回家去,第二天再来的时候,找到苏元正说:

“苏老板,昨天在你家领的软姜糖真是太好吃了我回去切成更小块的给我孙子孙女吃,他们都特别喜欢!

尤其是我那小孙子,平时不爱吃姜,但是这个姜糖片他却吃个不停,吃完之后还吵着让我再去买。

要我说,你们赶紧做出来卖吧,到时候我推荐给我的亲戚邻居们,肯定畅销!”

苏元正笑道:“就快推出了,这要量产不是还得让工人们先培训嘛!您再耐心等两天吧。”

经过几轮调整,苏渺将食材的比例,调整到了大家都投赞成票的程度。

自从定下要卖软姜糖,苏渺就利用空闲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备起来。

先是弄了三台手动榨汁机,将补充到了之前切丝机的位置,并将烘焙坊改成了软姜糖的炒制房。

再来是定制正规包装,依旧是用透明的塑料罐子来装,分大罐和小罐。

大罐一斤装,定价两块,小罐半斤装,定价一块一。

而在外罐标签设计上,苏渺又请了嘉音的表姐出马,设计了一款简洁而又富有特色的图样。

底色选用了与买中药时,药铺给大家包药用的硬纸的颜色,古朴质感迎面扑来。

图上不仅印有苏记食铺的商标,还以简笔漫画的形式,生动描绘出一个老人在土灶前制作软姜糖的情形,并用加粗艺术字体,醒目的印上“手工软姜糖”的字样。

同时,苏渺还在包装上详细标注了软姜糖的成分、食用方法和保存方法,让消费者能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一切准备就绪后,苏记的软姜糖正式推出了。

罐装软姜糖不仅摆在了收银台最起眼的位置,还放了一大碟子在小菜桌上。

每个来吃饭的,都能用旁边放的牙签戳一颗来吃,然后感觉更开胃吃得更多了。

特别是带着孩子们来的,离开的时候必定会买一罐带走。

而孩子们在和伙伴们分享软姜糖的时候,又在无形中为软姜糖做了一波宣传。

其实,不仅是孩子很喜欢,大人对软姜糖的青睐也是毫不逊色。

由于已经降低了含姜量,只将它当做糖果售卖的缘故,苏记在售卖和宣传的时候,并未提及它的食疗功效。

但是因为配料表里十分干净透明的生姜和红糖成分,让大众自动将它们特有的功效加上去了,又好吃又能保健,这钱花得值啊!

苏渺觉得,光在自家门店做宣传,未免太过局限了。

于是,她给前来进货木瓜丝的分销商各送了好几罐软姜糖。

劳烦他们放在自家柜台给客人试吃,并表示如果受欢迎,可以八折的批发价向他们供货。

这个办法是真的管用啊,分销商大多是和苏记门店有一些距离的,甚至还有外市的,这样一来宣传范围就大了起来。

而且,可以让分销商直观的感受到客户的购买意向,他们进起货来就更有底了。

所以还没过几天,软姜糖的批发量就蹭蹭蹭的往上涨。

加上门店零售,一天能达到300斤的销售量。

苏渺每天看着统计表,乐得合不拢嘴。

事实证明,依托稳定平台推出的新品,在相同条件下,就是能事半功倍。

这也是当初,她为什么那么执着的打造“苏记食铺”这个招牌的原因。

以前削木瓜的阿叔们,现在都担负起了炒姜糖的工作,大大的铁锅大大的铲,抡得虎虎生风。

一锅锅热腾腾的姜糖出炉,让他们颇有成就感,苏渺套用了宁县的宣传语,说他们干的是甜蜜的事业,把他们哄得更有干劲了。

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苏渺有空闲时都会跑过来监督生产过程,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

随着整个生产链步入正轨,订单越来越多,苏渺又招了四个员工。

两个三十来岁的壮汉,一个加入炒糖队伍,一个去木瓜丝组。

两个三十多岁的阿姨负责软姜糖的其他流程。

至此,作坊木瓜丝和软姜糖两条生产线彻底分开。

每天作坊出货来来往往,连带着小巷子都热闹了起来。

随着软姜糖的口碑越来越好,一个月后竟然接到了百货大楼采购部的电话。

苏渺刚放学回来,就看到苏元正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的迎上来了。

他兴奋地说道:“渺渺!今天百货大楼打电话过来了,想要采购我们的木瓜丝和软姜糖呢!”

“百货大楼?百货?大楼?会不会是骗子啊?”

苏渺有些惊讶,百货大楼作为大国企,采购种类品牌和渠道都是很稳定的。

她家的软姜糖虽然在短时间里爆火,并且引领了潮流,但毕竟也只推出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就得到百货大楼的钟意了?

苏元正连忙解释道:“是真的,我查了号码本,真的是百货大楼的电话号码!

他们说之前就注意到我们的木瓜丝了,报上去审批了一段时间,现在批下来了。

正好我们又出了软姜糖,而且还这么受欢迎,就增报一起采购。”

苏渺也兴奋得要蹦起来了,百货大楼耶!邕城人民心目中的购物圣地耶!

一旦产品可以摆上百货大楼的的货架,那便意味着踏入了更广阔的市场,知名度和销量都将迎来质的飞跃。

第407章

百货大楼方约他们周五上午十点时候到采购部办公室详谈。

面对如此的好机会,苏渺可不敢有丝毫懈怠,特地和老师请了一天的假,满心期待的同父亲一起前往百货大楼。

踏入百货大楼,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商品琳琅满目。

父女俩向一位售货员询问采购部的办公室的位置,只见她朝旁边招了招手,喊道:

“郑组长!这两个要去采购部,你带一下吧。”

郑组长是一位看起来十分干练的女同志,剪着齐耳的短发显得精神抖擞,两根黑色的细发卡别在发间更添几分利落。

她走过来微笑着对两人说:“是采购部约你们过来的吗?”

苏渺点点头,回答道:“是的,采购部的王经理约我们十点钟到办公室谈采购事宜。”

“行,那你们跟我来吧。”郑组长示意两人跟自己走。

百货大楼的其他行政部门是在顶楼,采购部却不同,在一楼售货厅的后头。

从人声鼎沸的大厅往里走,推开一个贴着“闲人免进”纸张的木门,就到了寂静的楼梯间,再往里走几步,左边是仓库,右边是采购部办公室。

郑组长敲了敲办公室的门,说道:“王经理,这两位是过来谈业务的。”

一个和小胖哥以前差不多胖的中年男子,从靠窗的办公桌后面站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好的,谢谢郑组长,两位请进吧。”

宽敞的办公室里,有六位职员各自忙碌着,每人都拥有一张大大的实木办公桌,这种老式的办公桌又宽又大,还附带三个抽屉。

在早些年,家里能有这样一张书桌,条件就不错了。

还有家里孩子比较多的,为了谁用哪个抽屉而吵起来呢,最后总是最得宠的哪个孩子能赢得中间带锁的抽屉。

这里每个办公桌上都堆放着大叠的单据,职员们都纷纷抬头好奇的打量着父女俩。

王经理请他们在办公桌前坐下,开门见山的说:

“早就听说苏记食铺的老板很年轻,今天一见果然一表人才啊!这是苏老板的女儿吧,听说是中考状元呢,真是青年才俊啊。”

苏元正将提在手上的两罐木瓜丝和两罐软姜糖放在办公上,然后谦虚的说:

“王经理过奖了,百货大楼才是了不得的单位,王经理能主管采购部,才是真正有大能的。”

苏渺在一旁默默听得,满意的点头,嘿嘿,老爸也是历练出来了,这嘴是越来越甜了。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王经理听了苏元正的奉承,脸上的笑意显得更真了几分。

“今天找你们来,就是谈一下我们采购的具体事宜。

据我所知你们的厂子是在一中对面的居民区里,好几个院子合成的面积,其实真的不算大。

现在你们家的商品这么畅销,如果我们每周再和你们要一千斤木瓜丝和一千斤软姜糖的话,产量上能不能跟上呢?”

王经理略带担忧的问,毕竟他们需要的是稳定的货源,要是买着买着就断货了,肯定会被投诉的,到时候他也少不了被问责。

而他提的问题,昨天晚上苏元正已经和苏渺谈论过了,于是胸有成竹的回答:

“王经理,一中对面是我们的总部,其实两个月前我们已经开了一个分厂,厂区面积要比总部的大三倍,现在的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您的要求。”

王经理饶有兴趣的说:“哦?你们竟然开了分厂?是在哪里呢?”

“在宁县下边的苏家村,我们不止新建了分厂,还拥有一个木瓜种植园,已经可以实现部分原料自供了。”

王经理还真没想到,原来苏家食铺的产业已经不止在邕城这里,开始慢慢铺开了,还形成了产业链,于是手一拍,说道:

“有自供原料是最好的了,这样稳定啊!你们家的木瓜丝从上一年推出之后就一直受欢迎至今,我们打报告上去已经获批了。

现在软姜糖作为新品我们也要纳入采购范围,刚开始的采购量就和我刚才说的一样。

每周一供一次货,木瓜丝和软姜糖各一千斤,我们派货车去拉,你们不需要送货。

但是……你也知道百货大楼的销售实力,我们对产品还想提一些要求。”

苏元正连忙问:“是什么要求,您请说。”

“你们放心!不是压价,你们的批发价是八折,我们要这么多货,也不多谈,照样按八折进,只不过……在这包装上,能不能再下点功夫?”

这是嫌他们的包装不好?可是他们的包装在市面上已经属于中上游了,还是特别设计过的呢。

苏元正不太明白的看了看女儿,苏渺脑筋极速运转,然后试探性的问道:

“王经理,您的意思是不是,想让我们出一款和别的售货渠道不一样的包装?”

王经理眼前一亮,开心的说:“对对对!哎呀!和聪明人谈事情,就是省力气!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