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问完话之后,带苏渺几人过来的其中一个公安是石队长向他们解释道:
“我们是得了线人的举报,有两个毒贩带着毒品和武器上了这辆火车,所以才进行排查的。”
第493章
谭阿姨满脸不解地问道:“那为什么他们要把包给我看管呢?这一路上他们守得可严实了,怎么临到头不带走呀?”
石队长神色凝重,猜测道:“依我看,他们应该是觉得我们既然来找人,肯定事先掌握了他们的个人特征。
可能对于其他人就会放松警惕,毕竟我们总不能将所有乘客的行李都检查一遍吧。
他们想先将包放在你这里,自己先躲过去,之后再来找你要。
这样操作,一是包裹里的东西不容易被发现,二是即使他们自己被抓了,东西不在他们身上,我们也不算是人赃并获。”
“哼!这些人真是良心大大的坏了!竟然算计到我头上来了,利用我这老实人!”
谭阿姨气得满脸通红,她刚才看见包里的白粉和枪的时候,是真的吓坏了,生怕自己被当成坏人被拉去枪毙了。
这时,旁边一位年轻的公安神色焦急的说:“队长,他们已经采取了行动,肯定是已经察觉到事情败露,现在正试图逃跑我们得尽快将人抓到才行。”
“是啊,既然他们已经警觉,那很有可能会进行伪装,我们还是要继续进行排查,遇到可疑人员就直接带过来。”
“我们要不要让广播员整车通报?让乘客们帮忙?”另一位公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石队长立刻摆手,斩钉截铁地说:“千万不要!现在车上乘客这么多,要是引起了恐慌,发生了慌乱踩踏等情况就更糟糕了。
我们不仅不能透露风声,还要防止嫌疑人故意制造慌乱,趁机逃跑。”
“他们会不会已经跳车跑了?”
石队长转头看向窗外,外面是飞速掠过的景色,他沉思片刻后说:
“按照这几位乘客提供的,嫌疑人离开的时候应该是在此次开车之后,按照现在的车速跳车是很危险的。
而且现在是白天,车上很多乘客都看着窗外,跳车也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随后,他转向一旁的列车长,问道:“车长同志,下一个站是什么时间到?”
列车长迅速查看了一下手中的时刻表,回答道:“下一次停靠要到晚上七点半,现在是下午一点钟。”
“七点半,那时天色已经暗下去了,进站前火车会降速,如果他们想躲避车站排查,很有可能会趁着这个机会跳车。
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务必要在七点之前把人找出来!同时,请列车长协助我们,联系前方车站,做好接应准备。”
公安同志们即将投入接下来紧张的抓捕工作,苏渺几人可以回自己车厢去了。
谭阿姨却害怕得不行,她脸色苍白地说:
“公安同志,列车长,我能不能申请换个位置啊!那两个坏人把包交给我看管的,他们之后肯定会摸回来的。
到时候发现包不在了,会不会恼羞成怒打我呀?说不定还会杀了我呢!”
石队长想了想,觉得谭阿姨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于是对列车长说:
“我们车上还有其他的空位,最好能把这几位同志都安排到别的地方。”
列车长面露难色,无奈地说:“这次空位不多,目前就只剩一个了,要到下一站有乘客下车,才会再空出几个来。”
丁老师挺直了腰板,一脸镇定地说:
“老头子我不怕,安排这几位同志就行了,我一个老头子,对他们构不成啥威胁,他们应该不会特意来伤害我的。”
然后如今只有一个位置,苏渺提出了一个想法。
“石队长,既然只有一个位置的话,就把谭阿姨安排到别处去吧,我们其他人照旧。我在想是否能抽调一位公安同志伪装成乘客的样子,补进谭阿姨的位置。
这个包清空后照样放在下铺,造成一种谭阿姨和其他乘客交换位置的假象,那嫌疑人摸回来的时候,即使有疑虑,也总比完全找不到人的好。
只要他们露面拿包,就可以直接把他们拿下了。”
“好!这是个好办法,那你们先回去,我一会儿就安排人过去。”
石队长赞同地点点头,对苏渺的想法表示认可。
因为排查的事情,几个人全都赶过来了,行李也都随身拎着,倒也不担心会被人拿走。
几人忙了半天,还没来得及吃午餐,恰好隔壁就是餐车,于是他们决定先顺道去吃顿饭,再回车厢。
八十年代是火车餐食的黄金年代,餐车都是明火明灶,现做的餐品都是热乎新鲜的。
掌勺的师傅很多都是以前大酒楼的主厨,在特殊年代,私营饭店销声匿迹,厨师的工作机会并不多。
绝大部分是流动到其他工种,或者是在各个单位食堂工作,而火车上的炊事员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上餐车不仅能吃饱,粮票交得少,属于技术型的正式工,待遇好,岗位也稳定。
而且在铁路系统工作还有一个福利,那就是在自己工作的乘务段,特定时间内坐火车可以免票。
苏渺曾听老师说过,在火车餐食最鼎盛时期,京城铁路局的火车餐车水准是最高的,出餐水准堪比当时的二级餐馆!
火车上的餐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推出来叫卖的盒饭。
一般在饭点前两个小时,餐车长就会在车厢内售卖餐票,然后根据人数来准备饭菜,也是属于大锅饭。
等到了饭点的时候,炊事员推着小餐车出来送饭,乘客凭票换取盒饭。
这在桶装泡面还没有推出的年代,是旅客在旅途中,能吃上热乎饭的主要方式,价格不算得特别贵,在口味和卫生上都是有保障的。
在85年以前,饭菜都是用铝制的饭盒装的,乘客吃完饭后需要将饭盒回收上去。
到了85年以后,出现泡发饭盒,渐渐地在火车上流行起来,老式的铝制饭盒就被淘汰了。
盒饭的卖法和以前相同,只不过不用再回收饭盒了,省去了很多工作。
而苏家刚开始卖卤味用的泡发饭盒,就是苏元正托朋友从铁路局买的。
第494章
昨天晚上,苏元正和苏渺吃的正是这种盒饭。
提供有搭配好的盒饭套餐,包含一荤一素,再加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可以让旅客吃得很满足。
不同的肉菜价格有所差异,不过基本上都在一块二左右。
除了盒饭套餐外,炒粉和炒饭也十分受欢迎。
它们虽然肉不多,但作为主食的分量很足,而且价格更为便宜,一份只要一块钱。
很多带着孩子的乘客,买上一份和孩子一起分着吃也能吃饱,有时候分餐的工作人员,看到带孩子的乘客,还会特意多装一些。
火车上的餐食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直接前往餐车点菜用餐,这正是苏渺等人此刻打算去吃的方式。
餐车前面挂着今天的菜单,所有菜品都是现点现做,价格要比盒饭高得多。
然而,每一份菜都如同在餐厅点菜一样,味道鲜美,分量十足,非常适合一家几口人或者几个人凑成一桌共同享用。
与拥挤不堪的客座车厢截然不同,用餐环境通常都布置得相当不错。
苏渺观察了一下餐车厢,车窗上挂着干净整洁的窗帘,座位摆放得较为宽敞,不会显得拥挤,桌上还铺着桌布,并且摆放着插有假花的花瓶作为装饰。
苏渺看了看菜单,询问丁老师和父亲想吃些什么,两人都表示让她按照自己喜欢的来点,于是她便随意点了几样菜。
一份肉沫茄子一块两毛钱,一份红烧肉一块四毛钱,一份蒜薹炒肉一块三毛钱,一份麻婆豆腐七毛钱。
接着,她按照每人的饭量,给自己点了两毛钱一碗的小碗米饭,给丁老师和父亲点了三毛钱一碗的大碗米饭。
这一顿饭吃下来,花费的钱足够买四五份盒饭了。
口袋并不那么宽裕的人,一般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盒饭。
但在苏渺看来这个价格并不算贵,毕竟这些大厨的手艺是很不错,等于下馆子吃饭了。
经历过火车餐食改革的她知道,在进入90年代之后,火车上的售餐制度有了大变化,能在火车上享受到这样好的饭菜,只能且吃且珍惜了。
在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渐渐开始采取餐食承包责任制,不再由铁路局全权负责,也不再是原先卖多卖少一个样了。
在承包责任制下,承包人只需要上交固定的金额,剩下的钱就是自己的利润了。
这时候的厨师和售货员,也从铁路职工换成了由承包人雇佣的职员。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火车上的餐食水准开始大幅度下降。
承包人是可以自主选择进货渠道的,而在利润的驱使下,他们往往会去选择最便宜的食材,但是这样却无法保证食材质量。
再加上为了多卖盒饭得到更多的奖励,厨师和业务员开始频繁推出餐车进行售卖,不再明确的分三餐,从早到晚都能再卖饭。
而放置时间较久的餐品,口感自然无法与原本现炒现吃的相比。
至于受雇的厨师,掌勺水平也是一个不如一个,而且工作心态也日益懈怠。
上一世苏渺毕业的时候,有位同学的表哥才学了几个月的颠勺,买了一张卫生许可证就可以进入餐车做饭了,她还跟着同学一起尝过那位表哥的手艺,也只是能吃的程度而已。
这样的厨师做出来的餐食自然不能和原本酒楼水平的师傅相比,甚至很多人觉得还不如自家做的。
种种因素堆叠,使得原本高质量的火车餐食水准逐年降低。
但在火车上,特别是长途火车,想吃上一口热乎饭实在不容易,自己带的不好加热,每个站点离得又远,站点小贩卖的种类也有限。
饿的时候就得在火车上买,也因为这个垄断性,虽然餐食水平降低了,但是价格却水涨船高,比当时公家经营的时候要高上不少。
这样一来,抱怨声就更多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一样东西打破了。
那就是新式方便面!
90年代初,内地与港澳台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很多商人看准了内地这块庞大又空白的市场,开始涌入寻求商机。
抢先一步从台来内地投资食用油生意的魏老板,却遭遇了滑铁卢。
当时普通的食用油因为有价格补贴,售价仅八毛钱,而他定价两块的高端油,大众并不买账。
就在他即将耗光带来的四千万投资的时候,在火车上获得了新的灵感。
他从台湾带来用于充饥的方便面,吸引了周围乘客的纷纷注目。
实际上,这个时候内地已经有一些方便面品牌了,比如华丰、双峰等,销量都相当不错。
但是这些早期的方便面,都是一块面饼,加一包辣椒面、盐、味精组成的调味料,连个辣油都没有,用热水冲开后味道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