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嘿嘿!好!不过不着急,我们先在京城安顿下来,可以你放寒假的时候再去,到时候时间多,我们可以一路玩着回邕城。”
从邕城启程是上午,到达京城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下午四点了。
漫长的路途,并未消磨掉他们的热情,反而让他们对即将开启的京城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下车之后,丁老师关切地问道:“你们有安排了吗?我得打电话让我儿子来接我,要不要顺道带你们一程?”
“不用了丁老师,谢谢您的好意,我们有朋友来接的。”
“那行,这个是我家的电话,如果在京城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可以打电话给我。
我一个老头子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有的是时间,一般的忙都能帮得上。”
丁老师去给儿子打电话去了,苏渺带着父亲,朝和叶嘉音约定好的位置走去。
苏渺走在前面,脚步轻快,箭步流星般地穿梭在人群中。
苏元正跟在后面,心中满是疑惑。自家女儿不也是第一次来京城吗?怎么对这里的方位如此熟悉?
这么大的车站,他光是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指示牌,都觉得有些晕头转向,可女儿却像是轻车熟路一般。
首都火车站人潮涌动,来来往往的旅客们神色匆匆,各自奔赴着自己的目的地。
就在苏渺父女俩走了好长一段路,终于从拥挤的人群中脱身而出时,他们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渺渺!元叔!这边!”
循声望去,只见叶嘉音和唐子逸正满脸笑意地朝着他们挥手。
叶嘉音的头发长长了不少,她也没再剪短,扎了马尾在脑后。
她一如既往穿着舒适的休闲套装,简约而不失时尚,显得格外青春靓丽。
唐子逸则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搭配深蓝色的牛仔裤,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
两人快步走到苏渺父女面前,唐子逸热情地伸出手,接过苏元正拉着的箱子,说道:“元叔,一路上辛苦了。”
叶嘉音则拉着苏渺的手,亲昵地说道:“可算把你们盼来了!一路上累坏了吧?坐了好几天的车。”
苏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买的卧铺票,累倒不累,就是很兴奋,终于到京城了!”
苏元正看着许久未见的两人,心中满是欢喜,说道:
“还是京城的水土养人啊,都长成俊男靓女了。子逸!好小子!两年不见,又长高了这么多!”
“元叔,我的目标是一米九五!可现在才一米九就已经半年没长了,看来是达不到期望了。” 唐子逸有些遗憾地说道。
“嚯!一米九啊!不得了不得了,要是在邕城,你的花名一定是高佬。”苏元正笑着打趣道。
唐子逸是开车来的,上车后,叶嘉音说:
“元叔,渺渺,我们先回租的小院子里放行李,那边都已经收拾妥当了。然后我们再去吃饭,你们有什么特别想吃的吗?”
苏元正回答道:“都可以的,我们想吃些京城的特色菜,看看和邕城的有什么不同。”
唐子逸笑着说:“元叔,一般外地人来京城,肯定都想尝尝那几道名气大的菜。
其中比较能成席,也比较有代表性的,那就是烤鸭了。我已经在饭店定好了位置,要不今晚就先去吃个烤鸭,简单对付一口?”
“哎呀!子逸你说得太客气了!京城烤鸭那可是全国闻名,我早就想尝尝了。那就辛苦你安排了。” 苏元正感激地说道。
第497章
应苏渺的请托,叶嘉音帮他们租了一个胡同里的小院。
因为苏渺和苏元正希望能快速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也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为之后的开店打基础。
那么,最具京城特色的胡同,就是最合适的居住地了。
从火车站前往租住的小院,路程似乎并不遥远,唐子逸驾驶着车,不过一会儿的工夫就抵达了目的地。
到了地方后,苏元正发现,虽说是胡同,但这是一条大胡同,道路并不窄,小汽车也是能开进去的。
胡同巷道很长,里面却是琳琅满目,往里走去,杂货铺,小饭馆,理发店应有尽有。
店铺门口悬挂着的招牌随风轻轻晃动,还有不少的推车小贩。
小贩的吆喝声、居民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瞬间就将苏元正和苏渺包裹其中。
租下的小院位置恰到好处,并未隐匿在胡同深处,从院子走到胡同口,短短几分钟便能抵达,出行极为便捷。
重点是离公共厕所比较远,闻不到复杂的气味,可见叶嘉音是用了心的。
踏入小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大却温馨满溢的四方空间。
院子里种着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有一个客厅,两间大卧室和两间小卧室,走进屋内,简单的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虽然没有豪华的装饰,但处处都透着家的气息。
叶嘉音介绍道:“这个小院子是由原本一个大的四合院隔建出来的,现在除了一些名人故居和一些受保护的府苑,大多数的四合院已经变成大杂院,一个院子里住了很多户。
这个小院子的户主当初是把三个邻居的房子都买了下来,自己改建成的。现在是完全的独门独院,厨房,淋浴间,厕所都是有的,还附带一间小杂物房。
房主已经搬到亚运村的新房去了,这个院子是专门用来出租的,也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苏元正微微颔首,脸上满是笑意,说道:
“不小不小,收拾得又新又干净,就我和渺渺两个人住,实在是绰绰有余。等以后渺渺住校了,我一个人住,还怕浪费了这么好的地方呢。”
而后,苏元正突然想起什么,好奇地问道:“亚运村?是即将举办亚运会的那个亚运村吗?”
“没错,元叔。由于要筹办亚运会,那边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不仅建起了许多楼房,还有精致的小别墅。
商业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不少影视演员和歌手都热衷于在那边购置房产,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去方庄买房。” 叶嘉音耐心地解释着。
唐子逸将皮箱放到客厅里,,走出来接话道:“明年就是第11届亚运会了,元叔,您和渺渺来得真巧,到时候就能亲眼见证了。
而且,亚运会举办期间,还会在大学里招募演员和志愿者,说不定到时候渺渺也有机会参与呢!”
苏元正两眼放光,满心期待,又说了那两个来到京城后说了很多次的字,“真好”。
既然话题聊到了买房,苏渺顺势问道:“嘉音姐姐,你知道现在亚运村的房价是多少吗?”
叶嘉音思索片刻后回答道:“这我还真是不太清楚,不过我年初的时候看了报纸的报道,现在买套房的话,大概是1700到1800一平,亚运村会更贵一些。”
苏元正听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惊讶地说道:
“1700 元一平?这价格可不便宜啊…… 在邕城,一个院子的钱到这儿恐怕只够买一间厕所的。”
苏渺笑道:“毕竟是首都嘛!经济水平高了,物价和房价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爸爸!努力哟!我可是想住在大院子里当大小姐的哟!”
苏元正愣了愣,认真地说道:“还是别当大小姐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不好,但是工农阶级也是配住大院子的!爸爸一定努力赚钱!”
安置好行李后,叶嘉音和唐子逸带着苏家父女前往饭店用餐。
路过巷子口时,苏元正看到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东布总胡同”,他不禁念出声来:“东布总胡同?这名字挺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个西布总胡同呀?”
嘉音回答道:“元叔,这你还真是说对了,从这个大街过去就是西布总胡同。反方向有个十字路口通着北布总胡同,这一片在京城还是比较有名的。”
“爸爸,听说这边有不少名人故居呢,有空我们出门逛逛,三步一个文豪故居,十步一个大官祖宅。”
“不错,不错,真不错!不愧是京城啊!”苏元正连连点头,对这座城市的底蕴愈发赞叹。
唐子逸提前在有名的全家饭店定了座位,去饭店的路上,苏元正紧紧盯着车窗外的街道。
道路宽阔平坦,车辆比邕城多却并不拥挤,行驶起来十分通畅。
街边的楼房鳞次栉比,数量远远超过邕城。
住房问题向来是底层大众最为关心的,听嘉音说,这几年京城新建了大量的单元楼,许多市民都在单位分到了住房。
看着街边一栋栋整齐排列、规划合理且带有阳台的套间,苏元正的心情也随之飞扬起来,他深切地感受到,京城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很不错。
这家饭店的特色菜就是京城烤鸭了,所以到店的第一步服务员就是带他们去选鸭胚。
苏元正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形式呢,在邕城买烤鸭,最多就是在成品里选择,可以选择要哪只鸭,也可以选择要哪个部位,甚至可以只买一只鸭腿。
要是像现在这样可以选鸭胚的,那应该就是得买下整只鸭子了吧?
只见一群处理好、光溜溜的鸭子整齐地挂成一排,场面颇为有趣。
服务员听说有两人是外地来的,便热心地介绍起来:
“咱们家选用的都是京城的白填鸭,已经去好内脏了,在鸭腔里支上高粱杆吹鼓,您看上哪只就选哪只,咱取下来给您现烤!”
苏元正看来看去,觉得每只鸭子都差不多,也不知道做京城烤鸭用肥点的鸭子好还是瘦点鸭子好。
于是将难题抛给唐子逸:“子逸啊,你来选吧,你是本地人比较专业。”
“啊?我?行……我来选。”
第498章
唐子逸平时只管吃,还真没怎么自己选过鸭胚。
他知道选鸭胚时要选圆润光洁的,但是这排鸭子每一只都是漂漂亮亮的,于是就选了一只最顺眼的。
“好嘞,您拿毛笔用酱汁标个记号,咱就烤这只鸭子给您。”
因为烤鸭子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现在是5点钟,苏元正和苏渺并没有饿,所以他们决定先去外面逛逛,一个小时后再回来。
外面就是著名的前门大街,人流量很大,私营商业户林立,只要能想到的店铺种类这里都有,让苏元正看得眼花缭乱。
苏渺还记得上一世来京城求学时,本地的同学带她来这里时,自己的表现就是个土包子。
等回去之后查了资料,才知道这前门大街就是以前的正阳门大街。
乾嘉时俞清源在《春明丛谈》中描绘道:
“珠市当正阳门之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前门大街设市开廛。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
这个描述了前门大街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情况,也证明了这里从古至今都是非常繁荣的存在。
这时苏元正看到一家烤鸭店,和刚才他们去的那家一样大排长龙,问道:
“这里也有一家烤鸭店呀,和我们一会儿吃的那家是一样的吧?”
“元叔,这两家还真是不一样。京城烤鸭分两个流派,一种是一会儿咱们要吃的挂炉烤鸭,是用明火烤的;
另一种是以这家为代表的焖炉烤鸭,特点是鸭子不见明火,应该是闷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