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326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其他人基本上都是结伴而行,都对他友善的摆摆手,表示有别的安排。

年轻人突然看到脖子上也挂着相机的苏元正,一脸期待的走过来问:

“两位同志是来旅游的吗?我是杂志社来采风的,想去滕王阁参观一下,如果你们也想去的话,我想和你们结伴。”

说着,拿出了一本《回音》杂志,翻开其中一篇文章,指了指上面作者的署名,再掏出身份证让他们看名字,以此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不是什么不良分子。

第602章

苏渺和父亲看了证件,年轻人叫蒋旭,父女俩对视一眼。

《回音》?那真是有缘,苏元正问女儿:“现在时间还早,我们要不要也去看看,好像是很著名的景点。”

苏渺点头:“行!那我们一起去看看。”

他们上了路边的一辆停着等客的出租车,听到他们要去滕王阁,司机握着方向盘的手顿了顿,目光在三人之间游移:

“您几位... 确定要去?”

蒋旭点头道:“对呀!我们都是慕名而去的。”

“行吧,那我们出发,其实不远的,过了江就是了。”

在车上,三人聊了起来,原来蒋旭是想在参观之后,找旅人采访一下。

因为之前有过采访受冷的遭遇,所以怕到了那边没人理会他,于是干脆在从纪念馆出来之后问问有没有人愿意结伴同行。

大家一路同行,之后再提出采访的要求,成功可能性更高一些。

苏渺和苏元正点头答应了采访邀请,反正又不写真名,就当作是聊天呗,没什么要紧的。

开心的蒋旭的在下车的时候抢先把车钱给付了。

可当三人站在这座恢弘的建筑面前时,却发现有点不对劲。

滕王阁外围还放置着挡板,入口处挂着“内部修缮,暂停开放”的牌子。

几个工人正推着运料车进出,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油漆味。

一个老大爷翘着脚在一旁临时搭建的小亭子听收音机,看到他们几个后,说:

“来早了啊~先回去吧,过几个月就都修好了。”

蒋旭郁闷地问:“大爷,我怎么看新闻是说上一年10月份就落成了呀,怎么现在还封着?”

大爷回答道:“10月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整好了,很多附属设施还在完善中嘛。像里面的装修,那边的小园林都还没弄好呢。

之前的确实开放了一段时间,但是来的人太多了,施工队一边施工他们一边玩儿,实在是危险,所以上头决定在主阁完全竣工之前,还是暂时关闭了。”

苏渺联想起刚才司机的反应,大约是知道滕王阁暂时关闭的,看来这次是白来了。

蒋旭也是一脸的沮丧,在他的计划里,滕王阁占据着重要板块,如今进不去,那就要进行很大的调整了。

见两人皆是一脸失望,大爷一脸不理解的说:

“这楼虽然好看,但远远从这看一眼就行了呗。这从古至今都已经重建了二十多次,连地方都改了,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滕王阁,就是个念想罢了。”

苏元正从口袋摸出一包好烟,塞进看门大爷手里,好声好气地说:

“大伯,我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的,这位小伙子还是杂志社的呢,您看能不能通融通融,让我们进去看看。

我们就单纯的逛一逛,绝对不会影响到施工的。”

大爷瞄了一眼手里的烟,心想真大方啊,然后把烟塞进口袋里。

“行吧,看你们几个也是守规矩的文化人,就破例带你们进去参观一下,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不能自己偷溜去别的地方啊。”

见三人乖乖的点头,大爷带着他们从围挡的一个小门踏入修缮中的滕王阁景区。

尽管有些地方还堆放着沙石,脚手架仍未完全拆除,但主阁已经巍然矗立,飞檐如翼,朱漆鲜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上高高的台阶,来到主阁正门前,苏元正抬头仰望,感叹道:

“我原本还以为滕王阁和我们那的一些塔差不多,没想到这么大这么恢弘啊!”

大爷带着他们慢慢的走,一边背着手念叨:

“那肯定是恢弘,要不然能千古流传吗?不过这滕王阁啊,从唐朝建起来开始,毁了修,修了毁,来回重建了二十多次了,连这个地方都是后来选址的,嘿嘿,所以那个诗人写诗的时候可不是站在这。”

苏渺听得入神,问道:“大爷,现在的这座,是按哪个朝代的样子修的?”

大爷指了指主阁的檐角,说:“这我哪能知道,大概是按清代样式重建的吧,但应该加了不少现代工艺。其实啊,历朝历代重建时都会改一点,毕竟谁也没见过最初的模样,所以我们只能按流传下来的少量图纸来研究了。”

苏元正突然想到自家女儿的专业,兴奋地说道:“渺渺,你是学考古的,说不定以后能发现个古墓,里头能有记录滕王阁最初样子的图纸,到时候就能知道了!”

苏渺认真的点头:“一切皆有可能!”

“哟!小姑娘还是高材生呢,不错嘛,有前途。”

大爷饶有兴趣的附和,而蒋旭已经沉迷在滕王阁的魅力中,左一张右一张的拍照了。

很遗憾主阁现在不能上去,所以无法感受王勃当时面对大江的心境与感受。

苏渺沿着回廊慢慢走着,指尖轻抚过雕花的栏杆。

忽然,她注意到角落里有一块颜色略新的木板,上面似乎刻着什么。

她蹲下身,拂去上面的灰尘,发现是一行小字:“1989年秋,重建至此,愿千古名楼永存。”

苏渺招呼父亲过来:“爸,你看这个,这是重建时工人留下的吗?”

苏元正仔细看了看,感叹道:“可能吧。就像那位大爷说的,这楼重建了二十多次,每个时代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它。”

这时,蒋旭也凑了过来,镜头对准了那块木板:

“这个细节太棒了!正好可以作为文章的结尾,滕王阁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无数人共同守护的文化记忆。”

突然,远处传来大爷的喊声:“你们快过来!施工队要运材料过来了!”

三人匆匆往回走,恰好看到一群工人推着满载石材的推车经过。

阳光下,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滑落,但每个人的眼神都格外专注。

离开时,大爷送他们到门口:“等正式开放了再来看看,到时候就能登上楼去望江了,夜景灯光一亮,那才叫一个壮观。”

苏渺心中觉得,滕王阁早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民族对文化的坚守,是千年不灭的回音。

第603章

与蒋旭告别之后,父女俩回招待所退房拿车,即将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星城。

离开前,父女俩再去吃了一次拌粉,心满意足的启程了。

冬天的星城,寒风裹挟着湿气,如顽皮的孩童般肆意穿梭在大街小巷。

尽管寒意阵阵,却丝毫掩不住这座历史名城的独特韵味。

古老的建筑、斑驳的城墙,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街头巷尾飘来的阵阵美食香气,又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他们住进了湘江边的一家旅馆,房间简朴但干净,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江对面橘子洲头朦胧的轮廓。

放下行李,父女俩迫不及待地出门觅食。

他们来到了火宫殿,这里汇聚了众多地道的星城美食。

餐桌上摆满了色泽诱人的辣菜,剁椒鱼头鲜红油亮,辣椒的香气与鱼肉的鲜美完美融合;麻辣子鸡外酥里嫩,每一块鸡肉都裹满了香辣的调料,让人食欲大增。

父女俩大快朵颐,感受着星城美食的独特魅力,辣得额头冒汗,却又停不下手中的筷子。

从火宫殿出来,父女俩在街上悠闲地闲逛。

突然,一股独特的 “香臭” 气息扑面而来,那味道像是发酵的豆豉,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独特韵味。

顺着气味望去,只见前面一群人正围在一个摊子前,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父女俩好奇地凑了过去,想要一探究竟。

一块块黑乎乎的方块在油锅里翻滚,散发出的气味像是发酵的豆豉。

苏渺深深吸了一口气,眼睛发亮:“爸!正宗星城臭豆腐!我在书上看到过,这可是湖湘一绝!”

苏元正疑惑地说:“臭豆腐?怎么好像没那么臭?不是说一个人吃整个巷子的人都能被臭哭吗?”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汉子,手臂上油渍斑斑,正用长筷子翻动着油锅里的黑色方块,他操着浓重的星城口音笑道:

“那都是年轻人们传来传去的玩笑话,传的多了就变成真的了。这个以前就叫做油炸豆腐,只不过泡在卤水里的时候的确有一点味道,但也绝没有说臭得很离谱。”

前面正在排队的几个本地人说:

“这豆腐是很好吃的,你们别光听说啊,传言未必真确,自己吃到嘴里才知道,来来来!我的位置先让给你们。”

苏元正连忙摆手道:

“谢谢!谢谢!不用让,我们也来排队买一份好了,顺便看看这豆腐是怎么炸的。”

一锅里能放进好多块豆腐,让它们在油锅里慢炸,等豆腐块膨胀起来,表面鼓起小泡,边缘泛着金黄的色泽就好了。

摊主利落地捞出来,放进碗里,用剪刀咔嚓咔嚓剪上几刀,浇上一勺红艳艳的辣椒油,撒上翠绿的香菜末和葱花,最后淋上特制的酱料。

客人们端了碗,有的坐到摊主准备的小板凳上,有的就直接站在摊子旁边吃起来。

等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了苏渺他们,正好是锅里最后的几块,摊主把碗递过来,说:

“你们第一次吃,先要个小份的吧,喜欢呢我就再给你们炸,要不你们吃不下就浪费了。”

“好的,谢谢老板。”

父女俩坐到板凳上大眼瞪小眼,苏元正说:“要不爸爸先试试,实在不好吃那你就别吃了。”

苏渺才不担心这臭豆腐的味道呢,她上一世就吃过了,而且还蛮喜欢的。

周围几个本地人善意地笑起来,有个穿花棉袄的大婶说:“妹陀莫怕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

苏渺毫不犹豫戳起一块,吹了吹热气,张嘴咬了一口。

她耳朵里能听见自己咬破酥皮的声音,"咔嚓"一声脆响,她看到父亲睁大了眼睛看着她。

“外酥里嫩!爸!你快尝尝,是真的好吃!”

苏元正鼓起勇气咬了下去,出乎意料的是,口中并没有想象中的刺激气味,而是有浓郁的,豆制品发酵过后的鲜香。

豆腐外皮酥脆,内里却像嫩豆腐般绵软,辣椒的辛香、蒜汁的醇厚和豆腐特有的发酵风味在舌尖炸开。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