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325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此时已经过了饭点,那个小姑娘似乎是已经回家里休息了,老板娘在柜台后面给大家结账。

她拿了算好的菜单本子给苏元正看,还问道:

“今天吃得怎么样?还合你们的口味吗?”

苏元正满意地点头,回答:“太合口味了!每一道菜我都觉得好吃……额,血鸭虽然对我来说太辣了,但是我女儿倒是喜欢吃。

我觉得你们的菜就是有一种家常菜下饭菜的感觉,但是又没有那么平淡。”

老板娘高兴地说:“合胃口就好!很多外地客人一开始都不敢吃辣,慢慢就爱上了。要是有机会,下次再来试试我们别的辣味菜。”

“好的好的,有机会一定来。”

父女俩提着打包好的剩菜,沿着来时的路慢慢往回走,这顿饭吃得胃里暖暖的,心里也满是满足。

两人漫步在夜色中,街边小店的吆喝声、行人的谈笑声,与远处传来的隐约歌声交织在一起,为这座城市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回到招待所,前台姑娘正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旁边沙发上坐着好几个人,应该也是今晚留宿的旅客。

看到父女俩,她招呼道:“你们回来啦!找到那家店了吗?”

苏渺笑着回答:“找到了,那家的菜真不错,多谢姐姐给我们推荐。”

“是吧!我就说了那家店去过的人都说好。”

“我们点了好几样菜,想都尝尝,没想到他家的分量这么大,还剩另一半没吃完。”

“你们打包了吧,没关系的,招待所有厨房,你们下一顿想吃就拿过去,我帮你们加热一下就好了。

现在你们得赶紧回去洗澡了,要不然九点可就没有热水了!”

她指了指墙上贴着的那张已泛黄的“入住须知”,上面第三条就是晚上九点钟之后停供热水,而现在已经快八点半了。

谢过前台姑娘的提醒后,父女俩各自回房间洗了澡。

之后再一起商量了一下,反正现在紧赶慢赶也赶不上回家过小年了,还不如明天在昌城逛一圈在去下一处。

“但是我们也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地方是好玩儿的,不如下去问问前台的姑娘。”苏元正提议道。

两人到一楼的时候,一群人依旧在看电视,苏渺还觉得有些奇怪,这是看的哪个台播的电视剧这么受欢迎。

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用录像带在看港剧,上头的字母还是繁体字的。

苏渺好奇的问:“姐姐,你们能听得懂粤语吗?”

“听不懂呀!可以看字幕嘛,你看这港城的电视剧就是拍得好,这录影带租的可是按天算的钱。”

旁边有两个中年男同志,一边看电视一边就着花生米看喝小酒。

看到有人过来,默默地挪过去,腾出了两个宽宽的空位。

一个同志说:“这么早睡不着吧,过来坐坐吧,看会儿电视,小妹也过来坐吧,我们不抽烟。”

父女俩坐到长沙发上,跟着看电视,那位男同志对苏元正说:

“听你口音像是南方人啊,那这电视里的粤语你们能听懂不?”

苏元正点点头,说:“能听懂,我们是桂区的,也讲白话,虽然和粤语的发音有些不同,但是唱粤语歌,看原声电视剧是没有问题的。”

“哟,那真是好极了,都不用看字幕了,怎么样?喝两口?从一个老乡家买的米酒,口感不错的。”

那位同志从凳子下掏出一瓶散白问道,苏元正还没有回答,另一位就已经起身去拿新杯子去了。

苏元正笑着点头:“好啊,我们那也有自酿的米酒,托你的福我也尝尝这昌城的米酒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苏渺突然想起那些打包回来的剩菜,说:“爸爸,你要不要把我们打包回来的菜拿来热一热,和叔叔们一起配酒呢?”

“哦!对对对!还有豫章酥鸭和三杯鸡,不过已经吃了一半了,不知道你们介不介意。”

那位同志爽朗的笑道:“有这么好的菜怎么还能嫌弃呢!即使吃得只剩配菜了,我也能用来配半瓶酒呢。”

于是,苏元正和苏渺都窝在大厅里看电视,和这几个陌生人坐在一起,竟窝出了一丝温馨感。

可能是自酿白酒太好喝,也可能是电视剧太好看了,他们竟在晚上11点散场时才记起来问前台姑娘。

前台姑娘一脸的懵,作为本地人整个昌城熟的不能太熟了,但突然问她哪有值得去的,倒是让她抓耳挠腮了一会儿。

最后说道:“去纪念馆呀!外地人来都会去昌城起义纪念馆看一看的!”

第601章

第二天早晨,父女俩出门觅食,昨晚他们听说昌城这边的拌粉很好吃,今天早上决心要去尝试一下。

他们在邕城是很常嗦粉的,自从去了京城之后很少能吃上了,那边的长条食物是面条不是米粉。

有时候馋的不行了,他们就自己做,但是坐一次还是挺费事的,所以也只是偶尔做罢了。

今天在前台值班的不是昨天的姑娘了,换成了一个小伙子,苏渺向他询问哪里有好吃的拌粉。

他愣愣的看了她几眼,才反应过来,忙指着外都说:

“我们这条大街上就有几家,都好吃,你们看到哪里人多就排队,准没错的!”

“好的,谢谢你了同志。”

“嘿嘿,不用,不用!”

父女俩出了招待所的大门,特地往昨天去餐馆的反方向走

街边的小贩正吆喝着刚出笼的包子,蒸腾的热气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暖。

两人来到街角那家拌粉店,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老板娘动作麻利地捞起雪白的米粉,手腕一抖,米粉便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稳稳落入碗中。

桌上摆着多种多样的配料,腌萝卜丁、油炸花生米、辣椒酱、蒜末、葱花、酸豆角……

将往米粉里一加,客人端到位置上自己再那么一拌,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老板娘见父女俩好奇地盯着配料,笑着问,“两位吃拌粉吗?早上吃了辣拌粉,浑身牛劲使不完!”

苏渺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好!不过……辣椒可以少放一点吗?”

昨天她贪嘴多吃了几口辣椒,虽然当时能顶着辣,但是今天早上蹲厕所的时候可遭了老罪。

现在已经完全老实,微辣足矣!

老板娘爽朗一笑:“行!一人一份吧?先给你们调个微辣的,要是觉得不够味,再加!”

这家店每天都要卖出三百碗拌粉,老板娘手法熟练程度,即使蒙上眼睛也能精准调味。

只一会儿,拌粉就交到父女俩手上了,老板娘叮嘱道:

“趁热拌开哈,不要让它坨了。”

其实这个担心有点多余了,来自嗦粉大城的父女俩,在找座位的功夫,就用自己多年拌干捞粉的功夫,把粉给拌好了。

上下翻飞的筷子把米粉拌匀,每根都裹满浓郁喷香的汤汁。

来过早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虽然拿到了粉,但是没抢到座位。

苏元正忍不住先嗦了一口粉,不住的点头:

“渺渺,这个粉真香,它是爽滑劲道的那种,有弹性。就像我们的榨粉,不是生榨米粉……就是那种……榨粉。”苏元正连说带比划的。

苏渺连忙回答:“我知道,就是圆粉嘛。”

她见等位无望,不少客人已经站在店外吃起粉来了,也忍不住嗦了一口。

哇!充满韧劲的米粉裹着香浓油亮的酱汁,搭配上脆爽丰富的配菜,各种味道在舌尖上碰撞交融,简直绝了!

老板娘在煮粉的间隙,抽空抬头看了看父女俩的反应,见他们吃得满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吃吧!我们的拌粉又辣又香,每天凌晨天还没亮,我们就起来备料了,剁椒酱、萝卜干都是自家亲手做的,绝对地道!”

这时,旁边一家早餐店的老板出来招呼人:

“喝汤哦~喝汤哦~早上喝汤心里暖哦~”

苏渺对父亲说:

“我们吃粉配汤喝会不会更舒服些?”

“喝!!”

老板娘主动说:“他们家有位置,你们过去喝汤的话可以直接把粉端过去,我一会儿再去收碗就是了,都是多年的老邻居。”

“好的!谢谢老板娘,我们吃完了自己把碗拿过来。”

这家小店是专门卖煨汤的,品类要比昨天的饭馆要多,父女俩点了和昨天不同的汤品,一口粉一口汤吃的不亦乐乎。

吃完之后将大碗还回去,离开早餐店时,街道已经更热闹了。

卖豆浆的小推车叮当作响,挑着担子的菜农吆喝着新鲜蔬菜。

他们想去纪念馆参观一下,在公交站查看站点,发现似乎没有以纪念馆命名的站点,只能向正在等车的市民打听。

按着打听到的路线,只坐了三个站就下车了,再往前走一段路就到了纪念馆。

青灰色的砖墙古朴厚重,墙上挂着 “昌城八一起义纪念馆” 的牌子,字体苍劲有力。

门口立着一块石碑,“1927.8.1” 几个醒目的数字,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纪念馆,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大厅正中央是一幅巨大的油画,描绘着起义军冲锋陷阵的场景,战士们高举红旗,神情坚毅。

父女俩沿着展厅缓步前行,仔细看着陈列的实物与照片。

展柜里陈列着起义军使用过的步枪、军装和草鞋。

苏渺凑近去看,那件褪色的灰布军装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胸前的红领巾却依然鲜艳如初。

参观结束后,父女俩在留言簿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走出纪念馆,阳光依旧明媚,但苏渺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她突然说:“爸,我们今天吃的拌粉是这边传统食物,说不定当年的起义军也吃过呢。"

苏元正笑了:“是啊,六十多年过去了,拌粉还是那个味道,但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后突然传来一个男声:“有没有同志要去滕王阁?有没有同志可以结伴去滕王阁参观?”

苏渺转身看去,只见是一个戴着眼镜,挂着相机,头发用摩丝梳地一丝不苟的年轻人,正在向从纪念馆出来的游客们询问是否要结伴去滕王阁。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