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边小耳朵
自古以来,那些在做学问上天资聪颖的人,许多都兼顾医、道,像东汉张仲景和张道陵都是如此。
魏观听着她好奇的猜测,低头笑了。
还不等他回答,前头的徐承儿似乎觉得一直没看到元娘,开始喊元娘的名字,拉着其他人回头来寻。眼下的情形倒不好被撞见,虽然二人清清白白,但被撞见还要费心神解释。
元娘等不及他解释,稍稍点头,就带着万贯急忙朝前走。
魏观看了眼她灵巧窈窕的背影,微微一笑,接着收回目光,转身离开。
他并未做什么卜卦,只是……
随身带着,求一场侥幸。
他想,万一呢?万一能遇见,兴许可以叫她开颜。
*
元娘走得急,没多久就和徐承儿她们撞见。
徐承儿脸上仍有急色,见到她勉强松了口气,“你去哪了?我都没看见你。”
元娘原本真是问心无愧,不知怎么突然想到魏观,莫名生出个念头。
这算不算是私相授受?
但她很快把这个念头抹去,笑吟吟道:“没去哪呀,我就是走得慢了一点。而且我身边还有万贯陪着呢,不必担忧。”
万贯一直跟在陈元娘身后,自然是看到了魏观,但她谨慎怯弱,只管守好做奴婢的本分,才不会多嘴多舌。
徐承儿一想也是,没再多说什么。
就是之后,她一直挽着元娘,形影不离,想来是真的吓到了。
毕竟,徐承儿自幼最喜欢的就是跟在阿翁身后,去瓦子听说书人讲些神鬼志异、村野轶事,像什么道观、庵堂都有匪夷荒唐的故事。
好些的是牵扯鬼神,住了吸人精血的净鬼,更坏的则是人心,什么和尚道士求子,掳掠良家女子淫乐,比冤死的厉鬼还叫人胆颤心惊。
徐承儿幼时听过一回后,整夜做噩梦,惊醒啼哭,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去这些地方。
还是徐家阿翁做郎中的见多识广,翻了祝由术,寻到了夜哭郎,写下“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路过君子读三遍……”这么一段话。
之后四处张贴,任由过路人读。
果然,徐承儿后来就不再在夜里惊醒啼哭。
但这段偏见一直在,她如今虽能正常出入寺庙,却总疑神疑鬼,不大安心。
元娘任由她挽着,宽慰了许久,一直等到回棚子那附近,大家又四散开玩耍,仔细看了眼周围,确认没人能听见的时候,元娘才小声把遇见魏观的事说了。
还拿出那包蜜饯佐证。
徐承儿闻言,瞬间变了脸色,但不是生气,而是兴奋。
抓着元娘的手问明细,然后点评道:“他一定是喜欢你!”
元娘立刻拿了一颗蜜饯塞进徐承儿的嘴里,不让她再说,然后道:“怎么可能!”
倘若是旁人这样做,元娘也会觉得必定是心仪自己,但魏观,她说不清楚,只是有种直觉,总觉得比起真证的男女相悦之情,似乎要有不同。
哪怕他看起来对自己与旁人完全不一样。
关切、周到、和煦。
离他远了,元娘的思绪要更为清晰,她试着抽丝剥茧去探究缘故,但仍旧一无所获。
像他这样的成熟男子,到底和阮小二和俞明德这些心思直白浅见的少年要不同,他更内敛,纵然脸上总是噙着笑,也叫人猜不出真正的心思。
元娘百无聊赖,也给自己塞了颗蜜饯。
一入口,她便瞪大眼睛。
咸的?
还有点点微酸,但是特别生津。
元娘试着咬开,在咬破皮的那一刻,流淌在口中的是甘甜。
因为有先前的咸做铺垫,要甜得更汹涌,却丝毫不腻味。而且,她吃的应是杏脯,却有梅香,而且这应是蜜渍的,蜜采的花有门道,才会叫蜜饯隐有花香,滋味浓甜不腻。
元娘把纸包彻底打开,发现小小的一包里,精挑细选了好几种。
有金丝枣、青梅、蜜金桔等等六七种。这里头有酸甜、咸甜、浸桂花等不同味道。
显然,他是想让她多尝些,总归会有喜欢的。
第63章
他对元娘的确是知之甚深,恰好讨了她的喜欢。
这*些蜜饯风味、种类不同,每种都只有三两样,元娘很少有讨厌的,甚至每种入口吃之前都满怀期待。
这个会是什么味道的呢?
酸甜?咸甜?
桂花蜜香?本味梅香?
每吃完一样,再吃新的,都会有新的期待。
元娘的心情一路都很雀跃。
她本就是明媚阳光的貌美女子,发自真心莞尔而笑时,比满城春色还要惹眼,叫人望一眼便沉浸,心旷神怡。
一路上,不知引起多少年轻郎君的侧目,光是看着她笑盈盈和身边人说笑的样子,就暗自红了脸。
有些心思活跃的男子,已经开始彼此探听消息,知不知道这是哪家的女儿,生得这般俊!她又一派天真灿烂的模样,若是能娶回家中,家中定然也会变得欢声不断,热闹有生机。
比起死寂沉沉,世人还是更爱生气勃勃。
同样的,元娘也是。
比起在春寒料峭时,还拿着羽扇坐在棋盘前,不时扇风的暮气文士,她也更喜欢鲜活的小郎君。
来探春的人多,自然也有不同的玩法。
有人秋千,有人散步赏花,有人抚琴,自然也会有十几二十岁的身强力壮的少年郎们玩蹴鞠。
都说春衫薄,这话却不适用于正兴奋地追逐彼此,笑声不断少年郎们。他们越是卖力地踢着鞠,跑得就越是快,豆大的汗珠将衣衫染得越湿。
不免觉得着衣衫燥热,于是大多扯开衣襟,叫凉风吹打在健硕的胸膛上,个个衣襟松散,露出姣好的身材。
在阳光下,他们张扬肆意地仰头笑,健壮有活力,一眼望过去,兴许会恍惚,觉得他们恣意开怀的笑容才是真正冒出来的旺盛草木。
年轻的□□,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生机。
元娘和其他的小娘子一样,会被旺盛雄浑的男子气息不自觉吸引去目光。
但作为小娘子的矜持,不能直勾勾盯着,只是不时悄悄望上一眼,然后眼睛故作忙碌,左右巡视,再偷偷回望一眼。
元娘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因为其他的小娘子也是如此做的,自己的目光混在其中,定不显眼。
奈何……
有些人与她路径相同,正隔着些距离,走在一条道上。
她望着精壮矫健的年轻男儿,抑不住翘起唇角,身后同样有人正看着她,把她因年少慕艾的天然好奇收入眼底。
文修自然是常伴魏观身侧的,他喋喋不休说了好久,一直没等到魏观的回答。于是,文修朝他看去,试着提醒道:“子望表兄?”
“嗯。”
与文修想象的不同,魏观没有怔愣,他一喊完,魏观即刻便淡声回应。
这叫文修更摸不着头脑了。
既然不是发怔,难道是觉得自己说的无趣,所以不回答?
他说的无趣吗?他话太多了吗?
在大好春光中,文修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开始反思自己还有哪些做得不好。毕竟子望表兄一直是几个表亲里最有耐性修养的人,不管别人说的再废话连篇,他都能微笑静听。比起常见的高门倨傲子弟,他要更注重养气治性。
魏观并未注意到文修的异常,他的目光始终着落在元娘身上,以及她沿途望着的几群蹴鞠少年。
“呵。”他忽然弯起一边唇角,笑了一声。
正沉浸在自己思绪里的文修,被惊醒,抬头惊诧地看向魏观。文修眼睛惊疑不定地来回转,刚刚,表兄是在笑吗?可他怎么听着更像是嘲讽?
他觉得难以分辨。
好在没让他苦恼太久,魏观目光直直盯着一处,语气生硬开口,“世风日下。”
“啊?”文修完全不知话起何处,茫然道:“什么?”
魏观的眼神睨着那处,觉得正欢笑蹴鞠的少年们颇为碍眼,“光天化日之下,行人络绎不绝,尚且有许多未出阁的小娘子,他们竟敢袒胸露乳,竟不知君子该正衣冠、慎行事吗?
“失礼!轻浮!不知所谓!”
魏观愈是说,神色便愈是冷,平日里温厚宽仁的面容,在此时,显出几分高门子的沉沉气势。
还好哪些少年郎们沉浸于蹴鞠,不曾分心往别的男子身上瞧,否则怕是要因为惊异而错失良机,被别的人给夺取脚下的鞠了。
他们要看,也只会看过路的貌美小娘子。
甚至会踢得更卖力,只为引起注意。
譬如,像元娘这样的小娘子。
若是发觉她看过来,一个个跟吃了仙药一般,铆足气力去同旁边的人比较,争抢、蓄力,一下激烈得简直叫人难以置信。
魏观在边上看见了,只觉得愈发恼怒,眼神发沉。
旁边的文修见了,不知道缘故,只觉得无厘头,他试探的开口,小心道:“其实,这也寻常,蹴鞠易流汗,大家不都是如此吗?若非要说,相扑岂不是要更过分些?
“可是官家与宫中的贵人们都甚为喜爱,像前些时候,元宵节庆,官家在宣德楼上,后妃贵人伴驾,群臣入座宴饮,就一同观过女子相扑。当时还有臣子进言,说此有辱视听,至今都被人嘲笑迂腐呢。
“子望表兄,你、这……”
连男儿蹴鞠时,衣衫敞开都驳斥,岂不是迂腐过了头?
但这话文修没敢说,对魏子望这位表兄,纵然平日看着再宽厚,他也总觉得不能轻易惹得。
魏观没直接回应文修,因为他又重新看向元娘,见她很快把几个少年抛之脑后,压根没在意他们期盼、念念不舍的神情,这才不再黑沉着脸。
“走吧。”魏观淡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