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 第100章

作者:月月捣药 标签: 情有独钟 系统 爽文 科举 穿越重生

  “我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童山长不嫌弃的话,我定倾力相助,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至于时序,他的腿也是您救的,若有用得着的地方,您可以尽情吩咐。”

  曹钟诚这话一出,极其卑微,吓得童启连忙摆手。

  他可不缺什么小厮。

  再说,如果一个如此才华横溢的人,就这么去给人当跑腿的,那也未免太暴殄天物了一些。

  “曹老不必担忧,我是真心诚意询问,并不是挟恩以报,在试探什么。”

  他看向始终沉默的曹时序本人,耐心道,“我只是觉得,若我是你的话,读了这么久的书,一夕之间被人否定全部,不会就这么甘心认命。哪怕没路,我也愿意自己去尝试一番,即使撞个头破血流,也不枉这么多年的积累与见识。”

  连清创剜肉之痛都能忍下来的人,童启不信,会就这么放弃。

  科举,自然是不能考了,除非换皇帝,不然短时间内,京城也去不得。

  可这世界大得很,不只是一条路可以发光发热。

  听到这话,对方惊讶的抬起头来,注视着这个远比自己小了很多岁的人。

  若他的儿子还活着,过几年,也会长成如此出色的模样吗?

  他犹豫了,若是腿没治好,那教书留校,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可如今与正常无异,心中的火便如同童山长所说的那样,越烧越旺。

  不甘心。

  没错,正是不甘心。

  “我想做一些事情,但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他坦诚道。

  整个屋子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童启端起身前的茶盏摩挲着,半晌,终于站起身,从桌兜里掏出一张藏了许久的地图来。

  这是他之前闲暇时,打算给学生们讲述地理,而随意画就的,粗糙的很。

  后来因为要去营救曹家,就暂时压下了。

  他将那图铺在桌案上,信手一指。

  “这,是我们大奉朝,这,是最南的交趾,越过海平面,往北走,便是亚欧大陆,向南,有一处陆地名为美洲,其上有一作物,名为红薯,传言可亩产两千至三千斤左右……”

  在场所有人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呼吸一乱。

  曹时序更是瞪大了双眼,难以想象。

  童启语气平静,继续讲道,“另有一菜蔬,为土豆,可亩产三千到五千斤左右。更有无数瓜果,是我们这里从未见过的品种,若能随意得到一种,便足以立传世之功,养活万万名百姓。你有兴趣,去看一看吗?”

  海运,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超前的选择。(清末除外)

  而如今南美洲应该尚且处于原始部落时期,曹时序他们若真能找到,那便是妥妥的碾压开局,若找不到,沿海的各种国家风景,也足以令他们赚的盆满钵满,远比受困于这一隅之地要好得多。

  只是风险极大,一个不留神很可能便会有去无回。

  实际上,童启也在犹豫要不要跟他讲这些,毕竟这玩意儿虽然难抽出来,但多试一试,系统应该也不会一直压着不给吧?

  毕竟这可是每个穿越者必备的大杀器啊!

  可还是那句话,能自己做到的事情,就不要妄想祈求于随机的命运之中。

  这也是曹家的一个机会,若真能带回来任意一种植物,不论红薯还是土豆,那曹家的流放假死之罪,也妥妥能够被新皇所赦免了。

  曹时序自是清楚,他看着那图,眼中异彩连连,当即便答应了下来,出海寻宝。

  而其夫人刘氏也愿陪同一起,前往冒险。

  童启感慨着两人的伉俪情深,答应了会请伊川县章县令帮忙开具身份证明等物件,并资助其一千两银子,令全胜镖局帮忙护送他们到广州。

  曹婉欣则留下来,与父亲一起待在了华夏书院内,因年纪小,在询问过意见后,顺利进入医科学习,与王小花成为了同窗。

  不到一个月便迅速适应,如鱼得水,简直远比在京城时,还要开心自由。

  她偶尔也会写信给岳灼华,讲述自己在伊川县的事情,语气中的快乐和肆意难以遮掩,令岳灼华都觉得艳羡无比。

  后事不提,只说曹家等人谈完离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也随之敲响了校长室的门。

  杨舟万站在室内,抿了抿嘴唇,缓缓说道。

  “山长,我听柏老先生说三皇子问您要人,我……我想去试试。”

  他握紧了拳,眼神坚定。

  童启有些讶异,虽然上一次的院试,杨舟万拿下了倒数,但还有着一整年的时间,未必就不能考上举人,他的确跟柏老说过三皇子那边催促要人的事情,可说的却是会想尽办法拖延一段时间,起码等孩子们考完乡试再说,没想到,杨舟万却先行下了决定。

  “你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疑惑问道。

  杨舟万将柏老课上讲述的道理简单复述了一遍,童启听完,整个沉默下来。

  不得不说,其实他一直知道自己的教学是具有一定天真与理想化的,这是源自于现代环境熏陶下,所造成的安逸感,而位于大奉朝,柏老的那一套,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社会准则。

  残酷,却真实。

  他无法去评判杨舟万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尊重学生的想法,一直是他所奉行的教育方式。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路。

  “好,若你想清楚了,我会充分尊重你的决定。但还是那句话,若是哪一日你还想要回来科考,华夏书院的大门永远会为你敞开。什么时候你需要母校时,也可以随时写信给我,书院将会是你永远的后盾与支持者。”

  “明白。”

  杨舟万双眼泛红的走了出去。

  一出门,便直接落下了泪来。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只怕再回书院,就很难了,他选择了一条捷径,但与之相对应的后果,也必须独自品尝。

  自成立初始,华夏书院便没有少遇到过刁难与针对,他们朝中无人,因此不论发生什么,总是弱势一头,再加上书院内那些躲躲藏藏,尚未被发现的那些神秘之事……将来若有暴露的一天,几乎不用想,便知道山长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境。

  他不求自己爬的有多高,只愿快一些,能为书院贡献一份力量,去竭力的守护住这片桃花源。

  哪怕为将来的后辈师弟们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也足够了。

  柏老听闻了消息后,同样十分的感慨。

  他明白,杨舟万的选择,是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这份冷静背后所牺牲的利益,更是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己一生见了多少因为利益打破头,连父母、师长也全部抛弃的人!这还是头一次遇到,愿意退而求其次,舍弃已经成形的路,走更难的另一条的。不说别的,只童启收的这些学生心性,便已然令他为之感动。既有感恩之心,又懂进退,还对华夏书院和童启充满了强烈的感情……

  别看这情似乎毫无用处,

  但世间大多数,其实都是以情胜理。

  真正打败了事实格局的,通常都是这种纯粹的感情。

  而由情所形成的庞大凝聚力,也令华夏书院走出的每一个学生担负着浓浓的责任,即便远行,思想与站位,也始终与华夏书院深深的绑定着。

  几乎不用多想,便知道,若他们全部毕业后,进入朝堂,将会集结成多么可怕的一股力量。

  一个人难以翻天覆地,那一群人呢?

  柏老摸了摸胡须,将自己的名贴上扣上了独属于华夏书院监院的标志。

第80章 年终结算

  莫待霜寒露重时,早趁晨光踏远途。

  在决定了离开华夏书院,各奔前程后,杨舟万与曹时序都并无耽误多久,便整理了行囊,告别了家人,各自踏上了前往目的地的路。

  曹时序与刘氏是在早上悄无声息离开的,天还未明,便不辞而别了。

  而杨舟万,则切切实实与大家闹了一场,在宿舍里喝的酩酊大醉,差点就惊动了宿舍管理员。

  他红着眼,一点一滴的抚摸过自己已经呆了两年的地方,从书院门口到后山的温室大棚,一草一木,皆是熟悉的痕迹,望着望着,便忍不住泪流满面。

  童启率领着一众先生站在书院门口,为其送行。

  “我已经提前去信跟三皇子说明了此事,此去一行,前路漫漫,不论发生什么,切记要照顾好自己。这是书院内的藏书阁令牌,虽用不上了,但仍旧留给你作为纪念,今后只要在外,看到佩戴这令牌的人,皆是我华夏书院的学生,你们可以互通有无,并肩作战。我始终以从华夏书院走出去的每一个学生为荣,也请你今后不忘初心,多为黎民百姓,做一些好事情。”

  杨舟万颤抖着手接过,郑重的点点头,如同誓言一般,将那枚铁质令牌挂在了自己的腰间上。

  “我去了。山长。”

  他结结实实磕了个头,目光深深的划过角落里那些聚集的同窗们,转身踏上了离开的路。

  一众学生望着他的背影逐渐远去,无不拂泪自拭。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此处离别,自然便有另一处将要迎接。

  京城内,得知杨舟万要来,三皇子兴奋无比。

  前不久他还在写信跟童启索要人才,对方拖拖延延,似有拒绝之意,惹得他旗下不少军师谋士都起了疑心,说什么他乃是面上投靠,实则墙头草,随时想着抽离。

  没想到啊,这才几日,事情便出现了转机!

  他就说嘛,童启怎么可能会不选择他?

  所有皇子里面,还有比他更受宠的吗?就连四皇子都被拘禁了!

  果然,贤者都是有一定的眼光的,送杨舟万来京都,便是一种证明!

  志得意满之下,他对来人也多少有了点好的观感。

  这个学生他是有印象的,当时蹴鞠赛上华夏书院与龙胜对打,便是他担任的守门员,死死守在最后的防线上,一直坚持到伤痕累累,都没有退让一步。

  心性坚韧,是个好苗子!

  虽说成绩不算是华夏书院内名列前茅的,但胜在性格好,以后必有前景!

  给他什么官比较好呢?

  三皇子挑挑拣拣,直接将如今空闲下来的秘书丞位置给他争取了过来,同时嘱咐了底下的人,不必令其立刻走马上任,先带着他前去适应适应,若能干的了,便继续做下去,等有机会,他再给他往上调。

  这便是人脉的区别了。

  有的考了一辈子都当不上九品芝麻官,可有的,不过秀才出身,却凭借书院背景,轻轻松松挤进了从七品的行列中。

  其实,这在童启眼中就和现代的保送没什么区别,可不少人心里,依旧愤愤不平,认为乃是投机取巧,枉为文人!

  尤其是三皇子手下的许翰林,他不知学了多少才能到达如今的位置,凭什么一个毛头小子,刚来,便直接越过他,成为了三皇子最重视期待的人?

  又不是没有其他的书院,自己出身的母校龙胜曾屡次三番举荐人才,都不被三皇子所采纳,而童启不过一封信,人还没到,便安排成秘书丞了?